标准指的是“标准化”,早的标准化起源于*二次工业革*,为实现汽车零部件互换的需要而产生的,那时起,要求汽车零部件的制造方法、材料、尺寸、形位公差必须统一要求,否则失去“互换性”。这些要求被拟定成《制造方法标准》、《材料标准》、《尺寸、形位公差标准》等等。企业必须“采用相应的标准”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产品,无论是制造方法、材料标、尺寸还是形位公差等,都需要选择相应的标准。企业落实执行什么标准成为合法化这项管理工作任务,叫做“采标工作”。
实施通报制度是指当各成员国制定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时,要向WTO秘书处通报。 因此,采用国际标准是打破和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的措施。
近些年,各国制定和采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数量急剧增加。由于各国在维护、保护人类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受工业化程度、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以及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等限制的影响,导致各国的法规、标准不尽相同。生产厂和出口商为了使产品符合不同的国外技术法规和标准,花费巨大,使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国外市场望而却步。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应当同我国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相结合。在技术引进中,要**引进有利于产品质量和性能达到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技术设备和有关的技术文件;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