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特点
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活动,有着一般风险管理的共性,同时,项目融资这一管理活动又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项目投资价值及债务偿还能力综合分析计划书作为风险分析的要前提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需要分析和评价许多与项目有关的风险因素,并通过对项目的原材料供应、技术设备及人力资源的获取、或服务的需求状况、项目的环境效应等一系列因素的分析,对项目做出综合性的技术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一份详实、的项目数据分析报告,将有助于项目融资的组织以及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判断,因而成为风险分析的要前提。
(2)以风险的识别作为设计融资结构的依据
项目融资是根据投资者的融资战略和项目的实际情况“量身订做”的一种结构性融资,其核心部分是融资结构。一个成功的融资结构应当在其各参与方之间实现有效合理的项目风险分配,其前提是对风险进行识别,从而使风险管理的目标明确化,进而找出控制项目风险的方法和途径,设计出风险分担的融资结构,以实现投资者在融资方面的目标要求。
(3)以项目的当事人作为风险分析分担的主体
项目融资风险处理的核心环节是在项目风险与项目当事人之间合同形式建立对应关系,形成风险的约束体系,从而保证融资结构的稳健性。
为了实现项目融资的有限追索,对于与项目有关的各种风险要素,需要以某种形式在项目投资者及与项目有利益关系的其他参与者和融资人之间进行分担。一个成功的项目融资结构应该是在项目中没有任何一方单承担起全部项目债务的风险责任,一旦融资结构建立之后,任何一方都要准备承担任何未能预料到的风险。
(4)以合同作为风险处理的要手段和主要形式项目融资的主要特征之一体现在项目风险的分担上,而合同正是实现这种风险分担的关键所在。在项目融资中将各类风险具体化,需要以合同的方式明确规定当事人承担多大程度的风险、用何种方式来承担,并以项目合同、融资合同、担保、支持文件作为风险处理的实现形式贯穿项目周期,彼此衔接,使风险得以。该项目的风险主要来自市场风险、价格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其他风险。
项目分析数据采集的方法为:调查法、实验法和观察法。
调查法:通过询访代表性样本而获得数据,强调语言应答。
实验法:能够有效控制调研环境,通过不同实验小组的对比,发掘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
观察法:强调非语言方式,通过调研人员在事件发生时或在过去已发生时间的记录中采集信息。
企业对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定义的理解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活动,同样也必然包含“风险”这一基本属性,国内外近年来不少失败的项目融资案例都是由于风险分析、评价与处理失当导致的。随着项目融资应用范围的推广、融资规模的扩大,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项目的融资活动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项目经营和融资安排。因而,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实际上包括了项目风险管理和金融(融资)风险管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所以,企业可以将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界定为:通过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与技术手段,对项目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加以控制和处理,以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导致的项目实际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偏差,从而保证项目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及项目融资人的追索权得以顺利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
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要素,是指一个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GDP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汇率水平等等。经济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不仅可以影响企业本身的资产总额,同时对市场产品需求,以及投资成本也有很大的影响。从宏观经济因素看,尽管受世界金融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增速放缓,但是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较快速的发展。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价格回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发展态势。